給與的生命

主在最後的晚餐時, 結束了衪和門徒們最後的對話. 當時, 衪深知自己即將離開他們. 所以, 祂結束那聚會時, 藉著禱告鼓勵他們有關未來的事情: 包括教會得勝; 有一批人彼此相愛會成為給世人的見證; 屬神的能力和權柄會透過跟隨衪的人而運行; 父神的榮耀會臨到祂的子民. 這些都是主透過聖靈賜給祂的教會的.

請思量主已成就的. 祂在三年的事奉中, 曾經醫病, 使瞎子復明, 使死人復活, 神奇的餵飽了眾人, 向窮人傳福音, 且教導眾人有關天父的真理. 聖子因順從父神的旨意而成就的, 實在令人驚異.

主闡明這一切都是由於父神賜與人的心腸. 在約翰福音第17章所記載的禱告中, 最常出顯的一個字就是「賜」. 「父啊, 你賜給我…你賜給他們…我已賜給他們…」主透過26節的經文, 藉著種種形式一共用了這個字17次.

我們從這希奇的禱告可注意到的一件事, 就是父神何常且多麼慷慨的賜與. 衪的屬性就是要厚賜給祂的兒女. 當衪差遣聖子時, 已列出了祂的恩賜: 「我必賜你我聖名所帶著的能力和權柄. 我必賜你地上的人. 我必賜你該説的話和該成就的工. 而且, 我必把我的榮耀賜給你. 」

我們也看見主像父神一樣, 帶著賜與人的屬性. 其實, 祂的禱告列出了衪已賜給門徒們--且會繼續賜與的! 這段經文強有力的集中在 神一心要賜與人的屬性.

從某方面看來, 主當晚給了門徒們衪最後的旨意和見證. 衪實在説: 「我賜與, 從而建立了我的國度. 我且要透過你們同樣延長我的國度. 」衪離世前給跟隨祂的人留下了一個聖召; 也就是說, 要給出去.

父神的屬性就是要賜與. 正如在一個樂善好施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一樣, 主有乃父風. 如今, 主呼籲我們去在生活上給與人, 好榮耀家名.

主在最後的晚餐給了我們一個大能的形像. 祂拿起餅杯説: 「這餅是我的身體, 為你們而捨的. 這杯是我的血, 為你們而流的. 」請注意主接下來所作的. 祂祝謝, 擘餅, 且給出去. 永生 神的兒女就是要如此.

這就是一般的人(他們首要的目的就是滿足自己的需要), 和那些找著了人生目的, 且為別人而交奠自己的人主要的區別. 我們在基督裡都得蒙呼召, 要從一個要「得益處」的人而成為一個「給與人」的. 主必透過聖靈賜能力給我們, 好讓我們能有所轉變, 以衪自己敬虔的聖靈來代替我們屬世的靈. 衪對我們說: 「我祝福了你們. 如今, 你們要把福份給與別人. 」

這是個榮耀的神學觀, 但也是我們在生命中最困難的轉變. 幾年來, 主內最暢銷的書籍都集中在「得益處」這方面. 它們的中心思想都是關乎 神如何渴望祝福祂的兒女. 我們都知道 神確實如此; 也就是說, 祂一心要打開天上的窗戶, 向我們澆灌衪大能的資源. 衪的確要祝福我們的婚姻, 健康和財務. 所以, 這些最暢銷的書籍都有它們的地位; 我且承認自己也曾從其中一些的取得幫助.

可是, 這些書籍也有錯誤; 也就是說, 一個既破碎, 又給與的生命比蒙福, 得益處的更為美好. 前者是容易的, 後者是困難, 但更值得的.

請謹記: 衪祝謝, 擘開, 且給出去. 往往在教會裡, 這過程在頭一步後就停止了. 許多的信徒都不會越過蒙福那部份. 他們不讓自己的生命 在神面前被破碎, 便達不到最後的一步, 即給出去. 他們從未見過 神賜福的旨意在他們身上成就.

主向我們開始祂的事工時, 往往看我們為有需要的兒女. 四福音書都如此記載: 衪使瞎子復明, 醫治了那血漏的婦人, 且餵飽了飢餓的群眾. 衪滿足了困苦人的需要. 這理由足以令人跟隨祂. 甚至有些法利賽人都因衪的神蹟而跟隨祂.

主滿足了我最深切的需要後, 我個人便誠心跟隨衪. 我在青少年時, 對神是否真實猶豫不決. 我知道自己是來自好幾代的牧師世家, 便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否由於父母的灌輸. 我問自己: 「如果我生於中國, 我會信佛嗎? 」當我靈裡痛苦時, 主臨到了我, 且顯示了我需要知道的: 佛並不愛我, 穆罕默德和孔子也沒有, 但主卻愛我. 祂向我啟示了祂愛的真理, 便把我的一生轉過來了.

主的確會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祝福我們. 但是, 你也明白, 那只不過是衪在我們生命中的起點. 祂會領我們從蒙福的光景, 進入破碎的光景, 因為惟獨這樣, 我們才能確實成熟. 破碎的途徑會令我們開始養成祂給與人的性情.

讓我們面對事實, 我們的肉體痛恨捨命這念頭, 因為這要求我們被破碎. 請試想那些最暢銷的書籍的題目都暗示祝福. 現在, 請想像書架上的另一個題目: 給與的生命. 你會想: 「我希望給與人. 」, 便把書翻一翻. 你讀到保羅遭船難, 受鞭打, 被人丟石頭, 因為他得蒙呼召要給出去. 你又讀到別的使徒受逼迫, 因為主呼籲他們要給出去. 你讀下去, 很快便發現: 「這本書不會最暢銷的. 」

這是在主的時代裡被證實的. 衪開始傳揚困難的真理, 眾人便不再跟隨衪(參看約6). 人們離開後, 「耶穌就對十二個門徒說: 「你們也要去麼? 」西門彼得回答説: 「主啊, 你有永生之道, 我們還歸從誰呢? 我們已經信了, 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. 」」(約6:67-69)

主同樣向我們發問. 我們必須相信祂既良善, 又信實. 你要明白,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道路. 我們若這様做, 就要得益處, 而不是給與了. 因此, 主要規劃道路. 我們可以肯定祂所領我們去的困難方向, 都是出於愛心的.

主復活後向門徒們顯現時, 教導了最後一次的功課. 祂一開始就問彼得他是否愛他. 祂一共問了彼得三次; 彼得每次都回答「是」. 主則每次回應說: 「你餵養我的小羊.」「你牧養我的羊. 」「你餵養我的羊」(約21:15-17).

根據希臘文, 主這裡所用的愛就是agape, 即無私, 犠牲性, 和無條件的愛. 存著這種愛的人會説: 「如果你藐視我, 我會給你. 如果你排斥我, 我依然給你. 如果你傷害我, 我會繼續給你. 」

然而, 當彼得回答主時, 卻用了另一個愛字. 他每次都用了phileo, 即弟兄之間的愛, 來向主承諾愛意. 這種愛是雙方面, 有來有往的. 彼得實在說: 「你給我, 我就給你. 」

對主而言, 這回應是不足的. 因此, 祂每次都回答彼得説: 「如果你愛我, 就餵養我的羊. 」祂實在說: 「彼得,我的子民需要幫助. 你看顧他們, 餵養他們, 為他們捨命吧. 」

主差遣彼得去有所給與. 祂曉得門徒已準備好了, 因為前幾週, 彼得曾經大大的破碎了. 主接下來對他説的形容了給與生命的精意--破碎. 「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, 你年少的時候, 自己束上帶子, 隨意往來, 但年老的時候, 你要伸出手來, 别人要把你束上, 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.( 耶穌說這話, 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.) 説了這話, 就對他說, 你跟從我吧!」(約 21:18-19).

主以最後的教導引領彼得從蒙福的生命, 進入既破碎, 又給與的生命. 這樣, 祂就把神國的鑰匙交給了彼得. 神為彼得安排那給與的生命帶著痛苦和悲哀. 然而, 正如約翰福音所説, 甚至彼得的死都歸榮耀給 神.

朋友啊, 你我也許不會在今生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. 我們也許不會過那些最暢銷的書籍所應許最美好的生活. 但是, 我們的生命可以反照主賜與屬性的榮光. 你存著agape為別人全然擺上, 也許會像聖餐的酒一般, 痛苦的交奠你自己. 然而, 你如此一來, 就會以別人為中心, 大有能力和影響力; 世人會看你為與眾不同. 你給與的生命會彰顯 神的榮耀; 也就是說, 向世人見證祂既慷慨, 又慈愛的屬性. 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