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神言出必行
主以威严与大能,统管一切受造之物。全宇宙,即自然界、列国、并人的种种事情,都依照祂的律法而行。祂管理海洋、星球、天象、并它们的运作。圣经告诉我们:「祂用权能治理万民,直到永远;祂的眼睛鉴察列邦 …」(诗66:7)「耶和华作王,祂以威严为衣穿上;耶和华以能力为衣 … 你的宝座从太初立定,你从亘古就有 … 你的法度最的确 …」(诗93:1,2,5)
大卫写这些诗篇,实在见证说:「神啊,你的法度,即你的律例典章与训词,都永不改变,全然可靠。」希伯来书的作者也有此共鸣,宣告神的活道 (Living Word) 永远长存,无法更改,「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。」(来13:8)
请想一想:绝无例外,宇宙万物都循轨运行。日月、星辰、以及地球都是按照定律而运转。神发一言,就把万象安定在天;自此,它们就受到神口中所出的规律所管理。
整本新约圣经都告诉我们,这伟大的真神乃我们的父,祂怜恤儿女。根据希伯来书,主能体恤我们的輭弱,垂听我们每一个呼求,且把我们的眼泪,都一一放在皮袋里。然而经上也说,祂是那凭自己的律法而定断万事的公义君王。祂的道就是祂的宪法,涵盖了祂用以公正地治理万有的法则。万有都因祂那不能更改的道而受审判。
简而言之,我们可以手拿圣经而晓得:「这书说明 神是谁,且形容祂的属性、风格、应许、并判语。祂凭自己口中所发的律法执政掌权,且以真道约束自己。」
地上每一位法官都宣誓,要按照所立定的法律判案。他不可以倚赖自己的感觉或判断,乃要依照该地的宪法宣判案情。
同样,神也根据那永恒的律法,即祂所坚立的道,治理审判万有。主立下判语,就以活道将之说明,且藉此约束自己。
我们都晓得我们的父神既是君王,又是审判官,祂且让我们畅通无阻地来到祂的法院里。祂邀请我们藉着祷告来亲近祂。祷告有种种定义,许多书藉也教导我们如何祷告;然而,祷告最简单的意思就是来到神的面前。
总而言之,凭着祷告,我们可以来到 神的施恩宝座。我们要在祂的同在里,向祂陈明自己的祈求。保罗敦促我们说:「当一无罣虑,只要凡事藉着祷告、祈求、和感谢,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。」(腓4:6)
我常常听见信徒说:「我实在并不向 神多求甚麽,只求祂的旨意行在自己的生命里,好让祂的计划成就在地上。我并不求祂赐我什麽。我寻求祂只是为要得着祂自己,而不是祂的恩赐。」
有时候,我也这样说,因为我以为这等态度是圣洁的,但事实并不如此。请想一想:创造万物的神既无所不知,又无所不能;祂个别邀请我们要「坦然无惧地来到祂的宝座」。我们一到祂跟前,祂就邀请我们发出祈求,把我们所需的,都告诉祂。请思量这些经文:「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,来到施恩的宝座前,为要得怜恤,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。」(来4:16) 「我们因信耶稣,就在祂里面放胆,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。」(弗3:12) 这些经文说及,我们可以带着迫切的需要,坦然无惧地来到 神跟前;这是讨祂喜悦的。
请勿误解:我单单向主发出敬拜时,就享受自己与祂之间的祷告生活。我安静地亲近 祂,圣灵就在我里面发出歎息。那时,我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与父神相交。
然而,在生命中的一些关键时刻,我们需要另一种祷告。当我们因一些情况而力不可支 (就是说,当我们的需要彷彿无法满足;当我们心中沮丧,情绪低落;当我们因生病、财政困难、恐惧、或家庭难题,而心受重压) ,我们就必须坦然无惧地来到父神跟前。
在这等时候,如果我们的祷告既软弱无力,又心怀二意,自己一两天後又放弃祈求,我们的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。这时候,神那真实又永不改变的真道就勉励我们说:「来到父神的宝座吧,且要坦然无惧。门是向你敞开的。务要笃信不疑地到神跟前,祂必坚守祂的道。」
当 神吩咐我们,要坦然无惧,笃信不疑地来到祂的宝座前,祂并不是向我们发出建议。这乃是祂的旨意,要我们听从。那麽,我们该从何得着这坦然无惧,笃信不疑的祷告心态呢?
「… 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,是大有功效的。」(雅5:16 “The effectual fervent prayer of a righteous man availeth much.) 这里的「大有功效」{“effectual”) 源自希腊文的字根,意思就是「坚定不疑」。这里意味一种绝不动摇,不屈不挠的心态。同样,这句经文的英文翻译,也说及「热心」(“fervent”) 的祷告;意思就是基於确实的證据,来支持你的祈求。加起来,这里的意思就是,当你来到神的法院时,胸有成竹,深信自己的案子已经準备妥当。这种心态乃超越激昂的情绪、响亮的声音、或自己所鼓起的兴奋。
惟有那些查考真道的僕人才能发出这种祷告,且深信神一定会言出必行。是的,带着主的道来到祂跟前,实在何其重要。主希望我们信靠这些应许,且以祂的应许来提醒祂,令祂信守诚诺。
使徒行传给了我们一则例證。当时,使徒彼得得了一个异象。神对他说:「有些人正来到你的门口,他们会邀你与他们同去。他们是我所打发的。彼得,我要你与他们同去,不要怀疑。」
这段经文对我们说什麽?就是说,凡神所宣告为真实的,我们就要笃信不疑;千万不要徵求自己血气的意见。我们无法以自己的情况,或自己是否配蒙恩惠,来衡量 神真道的可靠性。倘若如此,我们就只会看见自己实在不配不堪。我们且会决定不要支取祂的道,将之应用在自己身上。
我们更得着帮助,可以靠近 神的施恩宝座。据圣经说,我们来到神宝座前恳求,主就在那里为我们代求,作我们的中保。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血,给我们打开了通到父神宝座的门。因着祂的缘故,我们可以个别把自己的祈求带到 神跟前。
在父神的法院里,圣灵也站在我们身旁。圣灵就是我们的劝慰师,时时训诲我们。祂随时提醒我们有关神的道所包涵的永恒法则并属神的律例。
故此,我们都得着了不可置信的应许,关於身边有一位中保并一位劝慰师,好让我们能坦然无惧,满有确据地来到神的宝座。
你如果能持定这真理,你的祷告就会永远有所改变。
一个先例就是後来情况的「前鉴」。「有约束力的先例」(“binding precedent”) 就是一些过去法律上的裁判;它们可以成为日後同类案子带着权柄的前鉴。对於法官来说,他们必须按照这些先前的判决,来裁定案情。
一些优秀的律师常常都会引用一些「有约束力的先例」,因为他们晓得这些先例是可以在法庭里通过的。所以,他们从查考法律书藉,寻找过去一些成功的案子,来加强他们在法庭里的辩證。他们徵求一些能言善辩的法律顾问,有关过去同类案子的判决。
在整本圣经里,我们都看见圣洁的男女也寻找这等「有约束力的先例」。他们来到主面前祈求,令祂言出必行。这些胆壮的圣徒乃是有备而来的;他们熟识神过去如何回应百姓的祈求。他们提醒祂有关祂所发出的应许,且指出祂如何对那些有同样需要的人,再叁应验祂的话。
请问:一个人怎能胸有成竹,坦然无惧地到主面前,发出恳求?原来,他从 神的道找到先例,有备而来。这等僕人绝不漫不经心地来到神的法院里,他乃带着一个又一个的如山铁證,说到主如何言出必行。
让我问你,有谁比圣灵更懂得 神的法则并那绝不更改的律法?圣灵带我们每人进入真道,显明主在历史中的作为,且以种种例證準备我们,坚固我们的信心。是的,我们如何得着祷告的勇气:就是从认识并信靠神的应许,并祂过去的怜悯,为我们目前的情况支取先例。
1. 请思考摩西的例證。
根据出埃及记叁十二章,神告诉摩西,祂因以色列民不知羞耻,拜金牛犊,而要灭绝他们。摩西就马上禁食,面伏於地,替他们求情。不仅如此,他更提醒神有关祂对亚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所发的应许。
摩西信靠 神多年前所发的承诺,即那无法推翻立约的应许,说到祂必祝福、保护、并回应以色列民的祷告,「世世代代,子子孙孙,都是如此。」摩西提醒祂说:「神啊,且慢,你向以色列应许过,说这些百姓就是你的後裔,而你的後裔将永远长存。你若灭绝以色列民,就违背自己的话。」
神回答摩西说:「由我吧!我要为你兴起一个新的世代。」但摩西持定 神先前的应许说:「神啊,不,这是你亲口说过,向百姓宣告的话。这是你应许过的。」「於是耶和华後悔,不把所说的祸降与祂的百姓。」(出32:14) 摩西坚持「有约束力的先例」,神就信守承诺。
2. 请思考约沙法王的例證。
犹大王约沙法执政时,大敌入侵;因此,举国上下都胆战心惊,不知所措。於是,约沙法王「定意寻求耶和华;在犹大全地宣告禁食。」(代下20:3) 百姓禁食祷告,恳求悔改。然而,不仅如此。王又记起神「过去的怜悯」,且把这些事情带到 神面前,说:「耶和华我们列祖的 神啊,你不是天上的 神麽?你不是万邦万国的主宰麽?在你手中有大能大力,无人能抵挡你。」(20:6) 约沙法王以 神过去的怜悯来提醒祂说:「… 你不是曾在你民以色列人面前,驱逐这地的居民,将这地赐给你朋友亚伯拉罕的後裔永远为业麽?」(20:7)
约沙法王提醒 神说:「神啊,我们正是那些後裔!你把永恒的道赐给百姓,我现在就将之带到你面前。你向亚伯拉罕并列祖所发的应许仍然有约束力,你要为我们,即你所应许的後裔,成就一切。」当然,神回应了约沙法王,大敌就溃不成军。神果然言出必行。
3. 请思考大卫王的例證。
大卫在任何信徒的法庭里,都是一位很有效力的律师。他经常来到 神的宝座前祈求,以 神施怜悯的先例,令神言出必行。比如,大卫这样写:「神啊,你在古时,我们列祖的日子,所行的事,我们亲耳听见了,我们的列祖,也给我们述说过。你曾用手赶出外邦人,却栽培了我们的列祖 …」(诗44:1-2) 大卫理论说:「以色列民过去的拯救,都不是靠自己的力量。神啊,是你凭你手中的大能所成就的。由於你恩待百姓,你凭着你的话成就了这些事。」
圣经记载清楚说明,当百姓同样陷入绝境时,神如何搭救他们。基於对 神过去施怜悯的认识,大卫胸有成竹地向神恳求。他坦然无惧地说:「神啊,你当时这样掌权。现在,我求你再次施行拯救!神啊,求你今天为我们动工。现在正是你百姓胜过敌人的时候。」
诗篇七十四篇归纳了这些例子,以这些话今天教导我们:「求你顾念所立的约 … 求你起来,为自己伸诉 … 不要忘记你敌人的声音 …」(74:20-23)
尼希米记第九章记载一则非常清楚的例證,有关把「怜悯的先例」带到 神的宝座前。
尼希米记第九章彷彿是 神法律书里有关「尼希米及以色列众长老的案情」。当时的日期,即七月二十四日,我们都知道;根据历史,这件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445年。
当时,以色列民聚集一起禁食、祷告、认罪。该国面临困境,大大需要 神的怜悯、保护、并赦免。於是,当祭司的利未人带领百姓,「大声哀求耶和华他们的 神。」这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聚会,他们的祷告也不是漫无目的。这些既虔诚又真心忏悔的利未人已经花了超过一天的时间禁食祷告。此外,他们还必须提醒神有关祂在以色列身上的作为,令祂言出必行。他们这样陈述他们的先例:「神啊,你听见了我们先祖在埃及的呼声。你为他们分开红海,领他们安然渡过。後来,你又神奇地在白天以云彩,在晚上以火柱,领他们经过沙漠。你从天降粮餵养他们,从磐石为他们供应食水。是的,你向我们的先祖施行大怜悯。可是,他们心高气傲,灵里刚硬,违背你的道。然而,你却乐意赦免,有怜悯,有恩典,不轻易发怒,且有丰盛的慈爱,并没有离弃他们。」(参看尼9:17)
利未人更列出以色列人的罪行,并 神每次如何施怜悯。他们说:「我们的先祖铸造金牛犊,作为敬拜的对象。然而,你却以诸般怜悯待他们,并没有离弃他们。你赦免了他们,且差派自己的灵去引导他们。你养活了他们,他们就吃喝,得饱足,越发肥胖。可是,他们再次背道。你所打发叫他们回转的先知,他们竟然杀害了。最後,你必须把他们交在敌人手中,以致他受尽困逼。
他们再次呼求 你怜悯。你又以诸般怜悯再次搭救他们。但你给他们安息後,他们又再次行恶。他们又受苦,向你呼求;你又再次垂听他们。你屡次以怜悯释放他们。他们纵然多次失败,一味背道,你却一一垂听他们心中的呼求,从来没有收回你的怜悯。」
利未人陈述了 神「先前的作为」後,就放胆祈求说:「我们的 神啊,你是至大,至能,至可畏,守约施慈爱的神;我们 … 所遭遇的苦难,现在求你不要以为小。」(尼9:32) 利未人叫 神言出必行。他们胸有成竹地求 神怜悯,因为他们从历史认识 神的赦免并温柔怜悯。他们说:「(你)屡次照你的怜悯拯救他们。」(9:28)
最近,有一位牧师向我承认说:「大卫弟兄,我堕落犯罪,不知如何回转。我得罪了伟大真光,神岂能向我施怜悯?」
根据圣经,主绝不偏待人。正由於祂并不厚此薄彼 (就是说,祂绝不会因世代的变更,而有所改变) ,我们可以求祂,正如对历代的百姓一样,向我们施怜悯。一个很好的先例就是,神对玛拿西王施怜悯。这王比他以前的王都罪孽深重,然而,他悔改後,就蒙神复兴。
主的怜悯永不断绝;我们该因祂过去施怜悯的先例,而满心确据,坦然无惧,向祂祈求。亲爱的圣徒啊,当你怕自己常常犯罪,辜负主的怜悯 … 当你以为自己无可救药,被 神放弃 … 当你心中沮丧,因失败或行为上缺乏主的样式,而意志消沈 … 当你心中自问,神有没有把你搁置一旁,或因你过去的罪,而收回祂的慈爱 … 你若确实心中痛悔,就要持定这真理:神永不改变。
务要令 神言出必行。把你记得神多年来为你所做的,都记下来。然後,查考圣经,把祂过去在百姓身上「施怜悯的其他先例」都找出来。把这一列的例證带到 神面前,提醒祂说:「神啊,你无法背乎自己的道。你昨日,今日,永远都始终如一。」
我敦促你,务要这样做。我们往往急着来到神面前,满有热忱地祈求。但我们会在祷告的时候退缩下来,因为我们来到祂的宝座前,并没有準备好。我们到 神跟前时,必须坚定不疑。真正的勇气并不是出於情绪用事,乃是由於心中全然确信。我们必须首先加强自己的理由,不仅是要向神陈述,乃是要坚固自己的信心。
今天,旧约圣徒所梦寐以求的,我们已经得着了。那就是 神的儿子坐在父神(即审判官)的右边。我们认识圣子,因为神收纳了我们,主以宝血立下新约,成为了我们兄长。每逢我们站在那审判官面前,我们都能支取主的血统关係,以这些理由令 神言出必行:
「父神啊,除了你自己的道,我并没有什麽带给你。你在创世以前就命你的爱子耶稣受死。你且应许过,凭祂的宝血,我会蒙洁净;因祂的鞭伤,我会得医治。
你也应许过,我会在主里得完全。你说过,你必保守我,免得我跌倒,主且必定为我代求。你应许过,因着我对祂的信心,你必全然收纳我。
你更应许过,你必侧耳垂听我的祈求。你应许过,你必满足我一切的需要。你吩咐我要相信先知在经上所记载的应许,说到你对我有怜悯,随时愿意赦免我。
你应许过,你不会让我背负任何力不能胜的重担。你又对我说:「万事都互相効力,叫爱神的人得益处,就是按 神旨意被召的人。」
父神啊,这些全都是你的法则,亲口所说的应许。你无法背乎自己的话。你是亚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的 神,你也是我的 神。哦,主啊,求你现在,在我有需要的时刻,向我施怜悯恩典。阿们!」
我确信当我们这样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宝座,以祂自己的道,令祂言出必行,神会奇妙地心怀大慰。祂彷彿对我们说:「你终於领悟了,令我心中喜悦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