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赦免者的重大责任

在马太福音十八章,耶稣用一个比喻来教导门徒何爲天国。和祂讲的很多其他的比喻一样,其中的一切都是指著基督和祂的教会。

耶稣开始就说到一个国王召他的僕人来算帐,圣经说:「才算的时候,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。」(太十八:24)这是一个欠债无数的僕人,他欠王相当於现今的几亿元,一个他永远不能清偿的数目。

耶稣没有告诉我们这人如何掉进这麽庞大的债务裏。有人说这人是一个奴隶,他欠的是一笔未清偿的贷款。但根据马太福音,我们知道这个人曾有途径获取巨大资源,并且将之挥霍一空。

让我指出这个比喻的两个重点。第一,比喻中的僕人代表信徒,就是在神国度中的人。所以那欠债的僕人,对於王的工作并不陌生。第二,在下面的经文中(马太廿五章),我们发现神给祂子民资源,是要他们结出果子。所有从父神得到资源的,是受了神的命令去投资。因爲神不是不加选择地给人资源,祂期望从对信徒的投资中收穫果子。

很明显地,在马太第十八章,王在对付罪行昭显的僕人们。这欠了巨债的僕人和一群初犯一起,被带到王面前。这人很可能很有恩赐,神在他身上寄以厚望(不然,他不会得到所挥霍的钜款)。然而,当他被召算帐,「他没有什麽偿还之物」(太十八:25)因此,王做了审断:「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,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。」(太十八:25)

这人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束西抵债。他没钱,没货物,也没任何功劳可以拿出来。那他怎麽做呢?「那僕人就俯伏拜他,说:‘主啊。宽容我!将来我都要还清。’」(太十八:26)

知道此处的「拜」的意思是很重要。该希腊字的意思是「摇尾乞怜或蹲伏;好象狗舔主人的手那样亲吻」。这人不是跪著悔改,他是在摇尾乞怜,试图阿谀主人。他不是在求王的赦免,只是要王忍耐一下。他想再得一次机会,恳求道:「给我多些时间,我可以弥补我的罪,满足你所有的要求。」

事实上,这僕人不可能偿付罪债,他永远都无法攒足积蓄,还清误用或浪费的钜款。我将他的态度比做一个行姦淫被抓的基督徒。当罪行显露,他立即反应爲虚假阿谀的悲伤,他哭著说:「神啊,不要让我失去我的婚姻、我的家庭,不要取走我的职业,不要让我经济崩溃,忍耐我一下,我只要再多一个机会。」然後他求他太太:「请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。」然而其实,这人永远无法弥补自己的罪行,根本就不可能。

耶稣继续讲这比喻:「那僕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,把他释放了,并且免了他的债。」(太十八:27)爲何王对这乞怜的人动了慈心?这僕人并没有悔改,实际上他没觉得自己罪孽深重。我们在後面的比喻中可以看出这点来,他是刚硬而无怜悯的。

这人是一个演员,没有意思要改变。王当然是察觉的,因爲这裏的王代表基督自己,祂一定知道僕人在试图玩弄祂的感情,以获怜悯。然而,纵使如此,王还是对他动了慈心,爲什麽呢?不是因爲假惺惺的眼泪,更不是因爲僕人的哀求。都不是,王因爲折磨僕人身心的可怕心病而心软。

你看,唯有可怕的欺骗, 才会使这僕人相信可以偿还主人。他的态度表明他把自己的罪看成小事一桩。对他而言,那只是一个小错,只是需要时间来更正。他深信如果足够努力,就可以凭自己的聪明来平衡帐目。但王晓得不是这样,没有任何功劳或自我努力可以偿清这巨债。

你明白吗?按著耶稣的比喻,除非承认我们不可能自己赎自己的罪, 我们就没有真正悔改。新约对这点说得清楚,我们永远无法爲自己的过犯偿还神,无论是祷告、奉献、或是美好的意愿。旧约宣告姦淫是该重重惩罚的罪。然而,耶稣将姦淫罪看爲更严重,他说如果一个人带著淫念来看另一人,他就已经行了淫乱。简单来说,在新约中,神对圣洁的要求是更高。

现在,王晓得僕人罪的後果是何等严重。王知道如果让僕人自己承担,他就会永远失落。僕人已经瞎了眼,看不见自己犯的罪有多可怕。如果得不到赦免,他会变得更刚硬,会在无望中下坠,一辈子都刚硬。所以,王决定饶恕他,祂宣告这人自由清白了,从债务中释放出来了。

对於悔改,让我简单说一点。悔改常常被定义爲「回转」,是从自己的老路上立时一百八十度地转弯。悔改也伴随著虔敬的哀恸。

然而,新约再一次拓展了旧约的概念。悔改远超过仅仅转离肉体的罪行,它也不仅是爲过去悲哀,和因伤了主的心而难过。根据耶稣的比喻,悔改是要脱离一种心病,患这种病的人相信自己可以弥补自己的罪。

这心病折磨著千万的信徒。患这种病的基督徒无论何时犯罪,都会想:「我可以解决这事,我要给祂真诚的眼泪、更热切的祷告,我要更多地研读圣经。我已立定心意弥补祂。」但那不可能。这种想法把我们带到绝望的沮丧中。这些人永远都在挣扎,却总是失败。最後,他们满足于虚假的平安,追求靠自己努力成就的假圣洁,以谎言来说服自己。

那就是耶稣爲什麽要给我们这个比喻。祂举例告诉我们一个深得信任、很有才幹的僕人,却忽然被发现欠了巨债。比喻中僕人的动机全然错误,而且一点都不值得同情,但他的主人却白白饶恕了他——正如耶稣爲你我所做的一样。

告诉我,是什麽拯救了你,是你的眼泪和恳求吗?是你因伤了神的心而无比哀痛吗?是你真诚地立志不再犯罪吗?不,都不是。你得救只因著恩典。就像比喻裏的僕人一样,你根本不配这样的恩典。其实,不论你的生活何等敬虔,你仍然不配。

这裏是真正悔改的简单定义:「我要坚决放弃每个我可以偿还主的思想,我永远无法靠自己进入祂的恩典。所以,我的努力或善行不能除罪。我必须接受祂的怜悯,这才是通向救恩和自由的唯一道路。

王有没有忽视僕人的罪?祂是否故意不看僕人欠的债,纯粹赦免而已?不,完全不是。事实是借著赦免,王委以重任。这责任的分量比他曾欠的债还重。实际上,僕人现在欠主人比以前更多。爲什麽呢?他有责任如同王对待他那样饶恕别人,爱别人。

这是何等重大的责任!它不能和基督的其他教导割裂开来。耶稣曾说:「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,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。」(太六:15)祂的重点很清楚:「如果你不饶恕别人,我不会饶恕你。」这是一个命令,没有选择的馀地。耶稣严肃地告诉我们:「我对你宽容,以爱和怜悯来待你。我饶恕你单单出於我的良善和怜悯。你也要同样以爱心和怜悯对待你的弟兄姊妹,要白白地饶恕他们,如同我饶恕了你们。到你家裏、你的教会、你工作的地方、和街头,对每个人展现我给你的恩典和慈爱。」

保罗谈及耶稣的命令,说:「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,总要彼此包容,彼此饶恕;主怎样饶恕了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。」(西叁:13)然後他详细说明我们如何遵守这命令:「所以,你们既是神的选民、圣洁蒙爱的人,就要存怜悯、恩慈、谦虚、温柔、忍耐的心,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……。在这一切之外,要存著爱心,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。」(西叁:12-14)

“彼此包容”是什麽意思?希腊文的字意是「宽容、忍受」。这是建议我们忍受自己不喜欢的事物。神吩咐我们要宽容别人的失败、接纳自己不明白的方式。

那麽,对主人的恩典和宽恕,比喻中的僕人是怎样反应的呢?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击一个欠他钱的同工。他走到同工面前,掐著他的喉咙,要求他当场还钱。很不可思议地,同工只欠他一点点,比叁天的工钱还要少。然而,那僕人威胁他,吼著说:「我现在就要!」同工身无分文,就俯伏哀求他忍耐些时候,但僕人回答道:「时候到了!」

我告诉你,在整本圣经裏,这是最可憎的罪。首先,这罪是神的僕人犯的。告诉我,甚麽样的人会做出这麽可耻的事?甚麽样的心可以这样忘恩负义,连他自己得到的怜悯的一丁点儿都没有?

我们看见久居在这僕人心中的黑暗,在罗马书第二章,保罗这样描写:「你这论断人的,无论你是谁,也无可推诿。你在什麽事上论断人,就在什麽事上定自己的罪,因你这论断人的,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。……你这人哪,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,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!你以爲能逃脱神的审判吗?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、宽容、忍耐,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?」(罗二:1, 3-4)

当保罗说这人藐视基督丰富的恩慈,他是什麽意思呢?「藐视」一词在这裏的意思是「他想这是不可能的」。换句话说,这信徒说:「这样的恩典和怜悯是不可能的,我无法瞭解。」这与他的神学不吻合,所以,他不接受,定意拒绝。

忘恩的僕人爲何无法接受王的恩典?有一个原因:他没有认真看待罪的严重性,他十分固执地相信自己能够偿还债务。然而王已经告诉他:「你自由了,没有罪了,没人再向你索求,也没人要求你留用察看或作工偿还。现在你需要做的, 就是专注於我给你的恩慈和宽容。」

令人悲伤的是,一个不接受爱的人无法去爱人,他反而论断别人。那就是僕人的所作所爲,他完全没有领会王对他的怜悯。你看,神的宽容和白白的饶恕只爲著一件事:领我们悔改。保罗明说:「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。」(罗二:4)保罗亲身经历并明白这点,他曾宣告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。

比喻清楚地说明那就是王赦免僕人的原因,祂要这被信任的人转离他自己肉体的工作,安息在王无比的恩慈中。这样的安息能够将他释放,让他能爱并原谅别人。但僕人非但没有悔改,反而怀疑主人的恩慈。他仍然想著王可能改变主意,所以决意做一个应变计划。他藐视王的怜悯,以审判来对待别人。

你能想象这人扭曲的思想吗?他曾经历主人的恩慈和恩典,但却不接受主人的饶恕。他不但没有喜乐,反而藐视这全然的自由。我告诉你,任何将神的恩慈当作不可能的信徒,就是敞开自己接受撒但的每个谎言。他的魂没有安息,他的思想处在持续的混乱中,他也不住地惧怕审判。

我思索:今天有多少基督徒受著这种折磨?是否就是因此才有那麽多纷争,基督的身体分成那麽多的派系?是否就是因此才有那麽多牧者彼此不和,许多宗派不肯彼此接纳?

论断的灵在神的教会裏远比在世界上更糟糕,而这公然违背耶稣的吩咐:「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,衆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。」(约十叁:35)我问你,世界可以以这标準认出神的子民吗?不信的人有没有说:那些人真是祂的门徒,我从来没有看见他们争吵,他们真的彼此相爱」?

我极其诧异於教会中很深的门户。在一个海外牧师大会裏,我有亲身的经历。当我抵达时,几位知名的牧师警告我:「不要与某某牧师合作,他参与怪异的敬拜和各种灵恩的无聊事,你不要在大会中给他任何机会亮相。」连这人的五旬节会同工也要我避开他。

但当我遇见那位元牧者并认识他时,我看见基督在他裏面。有一次,有人悄悄对我说:「这人是我们国家中最伟大的祷告者之一,他每个礼拜花两整天完全用来祷告。」果然,我发现了那位牧者的仁慈、温柔和爱心——就是耶稣说我们所有人都该有的果子。

当我讲道时,我请了那位牧者和别的牧者与我一起在臺上,这样得罪了很多人,此後好几位牧者嘲笑我。当时唯一我能想的就是:「这些人晓得巨债被赦免的意义,然而,这些教会的领袖们不肯包容一个自己甚至尚未瞭解的牧者。」

在另一个大会中,我看到各宗派喜乐地合作,感受到了浸信会、五旬节会、路得会和圣公会奇妙的合一。每天晚上,从各不同宗派来的领袖带领大会。有一个傍晚,一位五旬节会的主教举行欢迎聚会,接著是五旬节会的敬拜小组上臺。青年的敬拜者充满喜乐,拍著手,欢欣地带领敬拜。後来有人告诉我,这些人是从毒瘾中拯救出来的,他们爲著能参与敬拜而感恩。

而当我看那主教时,我看见他涨红了脸,皱著眉,开始大怒。那时我晓得他的宗派不接受活泼的敬拜,而我却自由地参与其中。聚会完後,主教大步迈到我前说:「那成何体统?全是属血气的,你怎麽可以由它继续?我要离开这个大会,并且要带走我的两百位牧师。」

我完全愣住、默然。我花了好几个礼拜跪著祷告,準备这些聚会,而我现在思考到底做错了什麽。事实上我是被这人的愤怒掐著,就好象比喻裏的情景:他掐著我的喉咙,怒气衝衝地命令我。感谢主,主教後来改变心意,没有离开大会。但是,是什麽占据了神的僕人,使他不肯包容基督的另一位僕人?使他对待持守相同宝贵信仰的人毫无忍耐、毫无怜悯、也毫无爱心?

多年来,别的宗派的一位主教曾邀请我到他的国家举行聚会,他请求说:「这国家需要听到神对你说的话。」最後主放我去,主给我的唯一条件是要所有宗派都参加聚会。当主教听到这点,就不肯参加,也阻止他所有的牧师去参加。爲什麽?他们已经与其他宗派分离多年。这主教的一位同工打电话来骂我:「你应该感到羞耻,神的僕人怎能和这种人合作?」

他所谓的“这种人”到底是什麽样的人?後来我发现,“这种人” 是一位被耶稣充满的路得会主教…一些谦卑的五旬节会主教…和一位曾在共产党手下被捕入狱的浸信会主教,他坐牢时读了我的《虎穴亡魂》手抄本。这些领袖全都渴望一起敬拜,在基督裏合而爲一。你能想象任何其他基督教领袖拒绝与这样的人一道聚会吗?

这些纷争的背後是什麽?爲何被神赦免如此多的僕人,会错待弟兄,拒绝和他们同工?问题可以追根到最令人悲痛的罪:藐视神的恩慈。

经过内省和寻找,我才得出这个结论。回想自己当时面对神的怜悯和恩慈,也曾经历挣扎。有许多年,我都在律法主义的捆绑之下生活和讲道。我努力活出自认可以达到圣洁的种种标準,但那几乎只是一张可做和不可做的清单。.

事实是,我喜欢预言如雷的西乃山,超过喜欢十字架。因爲在十字架下,我自己的需要坦露无遗。我曾传讲平安,自己却没有完全的经历。爲什麽?我不完全确信主的爱和祂对我失败的宽容,我只看见自己是那麽软弱和邪恶,不配神的爱。简单来说:我将自己的罪放大到超过祂的恩典。

因爲我没有感受到神的爱,我就论断其他人。我看见别人和我一样,都是妥协者。这就影响了我的讲道。当我感觉罪恶在自己心中起来时,我就责駡别人的邪恶。正象那忘恩的僕人,我不相信上帝对我的恩慈。因爲没有接受祂慈爱的宽容,我裏面就没有这样的宽容可以给别人。

最後,真正的问题变得很清楚,它再不是「爲什麽那麽多基督徒都是刚硬而不肯饶恕的呢?」现在我问:「当我不确信祂爱我,我怎能执行基督的命令, 如祂爱我般地爱人呢?」

我现在回去想那位因活泼敬拜而生气的主教,我相信他是出於恐惧。他看见神的恩膏在那些歌唱的人身上,他听见我的讲道,知道那是从神宝座上来的——这就威胁了他的传统。他所坚持的是一套教义,不是基督的爱。那教义变成了一堵墙,把他和主裏的弟兄姊妹隔开了。

保罗教导说:「一切苦毒、恼恨、愤怒、嚷闹、譭谤,并一切的恶毒,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,并要以恩慈相待,存怜悯的心,彼此饶恕,正如神在基督裏饶恕了你们一样。」(弗四:31-32)

我们一定要将比喻中基督的话谨记在心:「你这恶奴才!你央求我,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。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,就像我怜恤你吗?」(太十八:32-33)

没有人得著像我那麽多的饶恕。和许多人得著的一样,神赦免了我「高过我头的罪孽」(诗卅八:4),就是肉体和灵裏数不尽的邪恶。我曾违背神的话,限制祂在我生命裏的工作,对人没有忍耐,自己有罪却论断别人,而主却饶恕了这一切。

现在我的问题——其实也是每个基督徒的——是:「我有没有包容我的弟兄?我有没有接受他们的不同?如果我不肯去爱和饶恕他们,既使我被宽恕,耶稣仍会称我「恶奴才」。

不要误解,这不是说我们容许妥协。保罗一向勇敢地传讲恩典,但他也教导提摩太:「并用百般的忍耐,各样的教训,责备人、警戒人、劝勉人。」(提後四:2)我们要成爲纯正道理的勇敢捍卫者。

然而,我们不是要用道理在彼此之间築墙,那是法利赛人的罪。律法告诉他们:「将安息日守爲圣洁」。但对於法利赛人的血气,这诫命还不够。他们加上自己的安全措施,增加许许多多规则,以确保安息日身体的运动量达到最少。律法也说:「不可妄称神的名」。但法利赛人築了更多的墙,说道:「我们连提都不提神的名,就不会妄称它了。」在一些犹太教派中,这些墙仍然耸立,但却是人爲的,并非出於神。所以,这是捆绑。

今天主告诉我们:「你们要圣洁;因爲我是圣洁的。」(彼前一:16)但人拿了诫命用以築墙,他们颁佈著装规则、行爲规则和活动规则,是些连他们自己都达不到的标準。这些围墙築起无形的营垒,只有在裏面的人才算是圣洁。所有在其外的人是有罪的,要避开的。

我告诉你,这是最最坏的邪恶。耶稣的比喻已经讲得很清楚。这种人掐著别人的喉咙苛求:「要麽听我的,否则就没门儿。」但主的命令没有一条是要建立鬩墙。

在耶稣的比喻裏,主如何回应僕人的忘恩负义?圣经说:「主人就大怒,把他交给掌刑的,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。」(太十八:34)希腊文翻译成「被带到最深处受折磨」,我禁不住想耶稣是在说地狱。

因此,这比喻告诉了我们什麽?基督怎样对祂的门徒,就是祂最亲近的同伴,总结衪的讯息呢? 「你们各人若不从心裏饶恕你的弟兄,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。」(太十八:35)

我读这比喻就不禁颤慄。它使我俯伏祈求基督给我爱的洗礼,好让我可以用爱去对待同工。下面是我的祷告,我鼓励你也这样祷告:

「神啊,饶恕我,我很容易被人激怒,太多时候我应之以愤怒。然而,若不是禰的恩典和宽容,我真不晓得自己会如何。禰的爱何等奇妙!求禰帮助我完全明瞭并接纳禰对我的爱。唯有如此,我才可以执行禰爱的命令,在禰的爱和怜悯裏,忍耐我的弟兄。阿门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