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赦免者的重大責任
在馬太福音十八章,耶穌用一個比喻來教導門徒何爲天國。和祂講的很多其他的比喻一樣,其中的一切都是指著基督和祂的教會。
耶穌開始就說到一個國王召他的僕人來算帳,聖經說:「才算的時候,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。」(太十八:24)這是一個欠債無數的僕人,他欠王相當於現今的幾億元,一個他永遠不能清償的數目。
耶穌沒有告訴我們這人如何掉進這麽龐大的債務裏。有人說這人是一個奴隸,他欠的是一筆未清償的貸款。但根據馬太福音,我們知道這個人曾有途徑獲取巨大資源,並且將之揮霍一空。
讓我指出這個比喻的兩個重點。第一,比喻中的僕人代表信徒,就是在神國度中的人。所以那欠債的僕人,對於王的工作並不陌生。第二,在下面的經文中(馬太廿五章),我們發現神給祂子民資源,是要他們結出果子。所有從父神得到資源的,是受了神的命令去投資。因爲神不是不加選擇地給人資源,祂期望從對信徒的投資中收穫果子。
很明顯地,在馬太第十八章,王在對付罪行昭顯的僕人們。這欠了巨債的僕人和一群初犯一起,被帶到王面前。這人很可能很有恩賜,神在他身上寄以厚望(不然,他不會得到所揮霍的鉅款)。然而,當他被召算帳,「他沒有什麽償還之物」(太十八:25)因此,王做了審斷:「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,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。」(太十八:25)
這人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束西抵債。他沒錢,沒貨物,也沒任何功勞可以拿出來。那他怎麽做呢?「那僕人就俯伏拜他,說:‘主啊。寬容我!將來我都要還清。’」(太十八:26)
知道此處的「拜」的意思是很重要。該希臘字的意思是「搖尾乞憐或蹲伏;好象狗舔主人的手那樣親吻」。這人不是跪著悔改,他是在搖尾乞憐,試圖阿諛主人。他不是在求王的赦免,只是要王忍耐一下。他想再得一次機會,懇求道:「給我多些時間,我可以彌補我的罪,滿足你所有的要求。」
事實上,這僕人不可能償付罪債,他永遠都無法攢足積蓄,還清誤用或浪費的鉅款。我將他的態度比做一個行姦淫被抓的基督徒。當罪行顯露,他立即反應爲虛假阿諛的悲傷,他哭著說:「神啊,不要讓我失去我的婚姻、我的家庭,不要取走我的職業,不要讓我經濟崩潰,忍耐我一下,我只要再多一個機會。」然後他求他太太:「請你再給我一次機會吧。」然而其實,這人永遠無法彌補自己的罪行,根本就不可能。
耶穌繼續講這比喻:「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,把他釋放了,並且免了他的債。」(太十八:27)爲何王對這乞憐的人動了慈心?這僕人並沒有悔改,實際上他沒覺得自己罪孽深重。我們在後面的比喻中可以看出這點來,他是剛硬而無憐憫的。
這人是一個演員,沒有意思要改變。王當然是察覺的,因爲這裏的王代表基督自己,祂一定知道僕人在試圖玩弄祂的感情,以獲憐憫。然而,縱使如此,王還是對他動了慈心,爲什麽呢?不是因爲假惺惺的眼淚,更不是因爲僕人的哀求。都不是,王因爲折磨僕人身心的可怕心病而心軟。
你看,唯有可怕的欺騙, 才會使這僕人相信可以償還主人。他的態度表明他把自己的罪看成小事一樁。對他而言,那只是一個小錯,只是需要時間來更正。他深信如果足夠努力,就可以憑自己的聰明來平衡帳目。但王曉得不是這樣,沒有任何功勞或自我努力可以償清這巨債。
你明白嗎?按著耶穌的比喻,除非承認我們不可能自己贖自己的罪, 我們就沒有真正悔改。新約對這點說得清楚,我們永遠無法爲自己的過犯償還神,無論是禱告、奉獻、或是美好的意願。舊約宣告姦淫是該重重懲罰的罪。然而,耶穌將姦淫罪看爲更嚴重,他說如果一個人帶著淫念來看另一人,他就已經行了淫亂。簡單來說,在新約中,神對聖潔的要求是更高。
現在,王曉得僕人罪的後果是何等嚴重。王知道如果讓僕人自己承擔,他就會永遠失落。僕人已經瞎了眼,看不見自己犯的罪有多可怕。如果得不到赦免,他會變得更剛硬,會在無望中下墜,一輩子都剛硬。所以,王決定饒恕他,祂宣告這人自由清白了,從債務中釋放出來了。
對於悔改,讓我簡單說一點。悔改常常被定義爲「回轉」,是從自己的老路上立時一百八十度地轉彎。悔改也伴隨著虔敬的哀慟。
然而,新約再一次拓展了舊約的概念。悔改遠超過僅僅轉離肉體的罪行,它也不僅是爲過去悲哀,和因傷了主的心而難過。根據耶穌的比喻,悔改是要脫離一種心病,患這種病的人相信自己可以彌補自己的罪。
這心病折磨著千萬的信徒。患這種病的基督徒無論何時犯罪,都會想:「我可以解決這事,我要給祂真誠的眼淚、更熱切的禱告,我要更多地研讀聖經。我已立定心意彌補祂。」但那不可能。這種想法把我們帶到絕望的沮喪中。這些人永遠都在掙扎,卻總是失敗。最後,他們滿足于虛假的平安,追求靠自己努力成就的假聖潔,以謊言來說服自己。
那就是耶穌爲什麽要給我們這個比喻。祂舉例告訴我們一個深得信任、很有才幹的僕人,卻忽然被發現欠了巨債。比喻中僕人的動機全然錯誤,而且一點都不值得同情,但他的主人卻白白饒恕了他——正如耶穌爲你我所做的一樣。
告訴我,是什麽拯救了你,是你的眼淚和懇求嗎?是你因傷了神的心而無比哀痛嗎?是你真誠地立志不再犯罪嗎?不,都不是。你得救只因著恩典。就像比喻裏的僕人一樣,你根本不配這樣的恩典。其實,不論你的生活何等敬虔,你仍然不配。
這裏是真正悔改的簡單定義:「我要堅決放棄每個我可以償還主的思想,我永遠無法靠自己進入祂的恩典。所以,我的努力或善行不能除罪。我必須接受祂的憐憫,這才是通向救恩和自由的唯一道路。
王有沒有忽視僕人的罪?祂是否故意不看僕人欠的債,純粹赦免而已?不,完全不是。事實是借著赦免,王委以重任。這責任的分量比他曾欠的債還重。實際上,僕人現在欠主人比以前更多。爲什麽呢?他有責任如同王對待他那樣饒恕別人,愛別人。
這是何等重大的責任!它不能和基督的其他教導割裂開來。耶穌曾說:「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」(太六:15)祂的重點很清楚:「如果你不饒恕別人,我不會饒恕你。」這是一個命令,沒有選擇的餘地。耶穌嚴肅地告訴我們:「我對你寬容,以愛和憐憫來待你。我饒恕你單單出於我的良善和憐憫。你也要同樣以愛心和憐憫對待你的弟兄姊妹,要白白地饒恕他們,如同我饒恕了你們。到你家裏、你的教會、你工作的地方、和街頭,對每個人展現我給你的恩典和慈愛。」
保羅談及耶穌的命令,說:「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,總要彼此包容,彼此饒恕;主怎樣饒恕了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。」(西三:13)然後他詳細說明我們如何遵守這命令:「所以,你們既是神的選民、聖潔蒙愛的人,就要存憐憫、恩慈、謙虛、溫柔、忍耐的心,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……。在這一切之外,要存著愛心,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。」(西三:12-14)
“彼此包容”是什麽意思?希臘文的字意是「寬容、忍受」。這是建議我們忍受自己不喜歡的事物。神吩咐我們要寬容別人的失敗、接納自己不明白的方式。
那麽,對主人的恩典和寬恕,比喻中的僕人是怎樣反應的呢?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擊一個欠他錢的同工。他走到同工面前,掐著他的喉嚨,要求他當場還錢。很不可思議地,同工只欠他一點點,比三天的工錢還要少。然而,那僕人威脅他,吼著說:「我現在就要!」同工身無分文,就俯伏哀求他忍耐些時候,但僕人回答道:「時候到了!」
我告訴你,在整本聖經裏,這是最可憎的罪。首先,這罪是神的僕人犯的。告訴我,甚麽樣的人會做出這麽可恥的事?甚麽樣的心可以這樣忘恩負義,連他自己得到的憐憫的一丁點兒都沒有?
我們看見久居在這僕人心中的黑暗,在羅馬書第二章,保羅這樣描寫:「你這論斷人的,無論你是誰,也無可推諉。你在什麽事上論斷人,就在什麽事上定自己的罪,因你這論斷人的,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。……你這人哪,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,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!你以爲能逃脫神的審判嗎?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、寬容、忍耐,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?」(羅二:1, 3-4)
當保羅說這人藐視基督豐富的恩慈,他是什麽意思呢?「藐視」一詞在這裏的意思是「他想這是不可能的」。換句話說,這信徒說:「這樣的恩典和憐憫是不可能的,我無法瞭解。」這與他的神學不吻合,所以,他不接受,定意拒絕。
忘恩的僕人爲何無法接受王的恩典?有一個原因:他沒有認真看待罪的嚴重性,他十分固執地相信自己能夠償還債務。然而王已經告訴他:「你自由了,沒有罪了,沒人再向你索求,也沒人要求你留用察看或作工償還。現在你需要做的, 就是專注於我給你的恩慈和寬容。」
令人悲傷的是,一個不接受愛的人無法去愛人,他反而論斷別人。那就是僕人的所作所爲,他完全沒有領會王對他的憐憫。你看,神的寬容和白白的饒恕只爲著一件事:領我們悔改。保羅明說:「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。」(羅二:4)保羅親身經歷並明白這點,他曾宣告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。
比喻清楚地說明那就是王赦免僕人的原因,祂要這被信任的人轉離他自己肉體的工作,安息在王無比的恩慈中。這樣的安息能夠將他釋放,讓他能愛並原諒別人。但僕人非但沒有悔改,反而懷疑主人的恩慈。他仍然想著王可能改變主意,所以決意做一個應變計劃。他藐視王的憐憫,以審判來對待別人。
你能想象這人扭曲的思想嗎?他曾經歷主人的恩慈和恩典,但卻不接受主人的饒恕。他不但沒有喜樂,反而藐視這全然的自由。我告訴你,任何將神的恩慈當作不可能的信徒,就是敞開自己接受撒但的每個謊言。他的魂沒有安息,他的思想處在持續的混亂中,他也不住地懼怕審判。
我思索:今天有多少基督徒受著這種折磨?是否就是因此才有那麽多紛爭,基督的身體分成那麽多的派系?是否就是因此才有那麽多牧者彼此不和,許多宗派不肯彼此接納?
論斷的靈在神的教會裏遠比在世界上更糟糕,而這公然違背耶穌的吩咐:「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衆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」(約十三:35)我問你,世界可以以這標準認出神的子民嗎?不信的人有沒有說:那些人真是祂的門徒,我從來沒有看見他們爭吵,他們真的彼此相愛」?
我極其詫異於教會中很深的門戶。在一個海外牧師大會裏,我有親身的經歷。當我抵達時,幾位知名的牧師警告我:「不要與某某牧師合作,他參與怪異的敬拜和各種靈恩的無聊事,你不要在大會中給他任何機會亮相。」連這人的五旬節會同工也要我避開他。
但當我遇見那位元牧者並認識他時,我看見基督在他裏面。有一次,有人悄悄對我說:「這人是我們國家中最偉大的禱告者之一,他每個禮拜花兩整天完全用來禱告。」果然,我發現了那位牧者的仁慈、溫柔和愛心——就是耶穌說我們所有人都該有的果子。
當我講道時,我請了那位牧者和別的牧者與我一起在臺上,這樣得罪了很多人,此後好幾位牧者嘲笑我。當時唯一我能想的就是:「這些人曉得巨債被赦免的意義,然而,這些教會的領袖們不肯包容一個自己甚至尚未瞭解的牧者。」
在另一個大會中,我看到各宗派喜樂地合作,感受到了浸信會、五旬節會、路得會和聖公會奇妙的合一。每天晚上,從各不同宗派來的領袖帶領大會。有一個傍晚,一位五旬節會的主教舉行歡迎聚會,接著是五旬節會的敬拜小組上臺。青年的敬拜者充滿喜樂,拍著手,歡欣地帶領敬拜。後來有人告訴我,這些人是從毒癮中拯救出來的,他們爲著能參與敬拜而感恩。
而當我看那主教時,我看見他漲紅了臉,皺著眉,開始大怒。那時我曉得他的宗派不接受活潑的敬拜,而我卻自由地參與其中。聚會完後,主教大步邁到我前說:「那成何體統?全是屬血氣的,你怎麽可以由它繼續?我要離開這個大會,並且要帶走我的兩百位牧師。」
我完全愣住、默然。我花了好幾個禮拜跪著禱告,準備這些聚會,而我現在思考到底做錯了什麽。事實上我是被這人的憤怒掐著,就好象比喻裏的情景:他掐著我的喉嚨,怒氣衝衝地命令我。感謝主,主教後來改變心意,沒有離開大會。但是,是什麽佔據了神的僕人,使他不肯包容基督的另一位僕人?使他對待持守相同寶貴信仰的人毫無忍耐、毫無憐憫、也毫無愛心?
多年來,別的宗派的一位主教曾邀請我到他的國家舉行聚會,他請求說:「這國家需要聽到神對你說的話。」最後主放我去,主給我的唯一條件是要所有宗派都參加聚會。當主教聽到這點,就不肯參加,也阻止他所有的牧師去參加。爲什麽?他們已經與其他宗派分離多年。這主教的一位同工打電話來罵我:「你應該感到羞恥,神的僕人怎能和這種人合作?」
他所謂的“這種人”到底是什麽樣的人?後來我發現,“這種人” 是一位被耶穌充滿的路得會主教…一些謙卑的五旬節會主教…和一位曾在共產黨手下被捕入獄的浸信會主教,他坐牢時讀了我的《虎穴亡魂》手抄本。這些領袖全都渴望一起敬拜,在基督裏合而爲一。你能想象任何其他基督教領袖拒絕與這樣的人一道聚會嗎?
這些紛爭的背後是什麽?爲何被神赦免如此多的僕人,會錯待弟兄,拒絕和他們同工?問題可以追根到最令人悲痛的罪:藐視神的恩慈。
經過內省和尋找,我才得出這個結論。回想自己當時面對神的憐憫和恩慈,也曾經歷掙扎。有許多年,我都在律法主義的捆綁之下生活和講道。我努力活出自認可以達到聖潔的種種標準,但那幾乎只是一張可做和不可做的清單。.
事實是,我喜歡預言如雷的西乃山,超過喜歡十字架。因爲在十字架下,我自己的需要坦露無遺。我曾傳講平安,自己卻沒有完全的經歷。爲什麽?我不完全確信主的愛和祂對我失敗的寬容,我只看見自己是那麽軟弱和邪惡,不配神的愛。簡單來說:我將自己的罪放大到超過祂的恩典。
因爲我沒有感受到神的愛,我就論斷其他人。我看見別人和我一樣,都是妥協者。這就影響了我的講道。當我感覺罪惡在自己心中起來時,我就責駡別人的邪惡。正象那忘恩的僕人,我不相信上帝對我的恩慈。因爲沒有接受祂慈愛的寬容,我裏面就沒有這樣的寬容可以給別人。
最後,真正的問題變得很清楚,它再不是「爲什麽那麽多基督徒都是剛硬而不肯饒恕的呢?」現在我問:「當我不確信祂愛我,我怎能執行基督的命令, 如祂愛我般地愛人呢?」
我現在回去想那位因活潑敬拜而生氣的主教,我相信他是出於恐懼。他看見神的恩膏在那些歌唱的人身上,他聽見我的講道,知道那是從神寶座上來的——這就威脅了他的傳統。他所堅持的是一套教義,不是基督的愛。那教義變成了一堵牆,把他和主裏的弟兄姊妹隔開了。
保羅教導說:「一切苦毒、惱恨、憤怒、嚷鬧、譭謗,並一切的惡毒,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,並要以恩慈相待,存憐憫的心,彼此饒恕,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。」(弗四:31-32)
我們一定要將比喻中基督的話謹記在心:「你這惡奴才!你央求我,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。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,就像我憐恤你嗎?」(太十八:32-33)
沒有人得著像我那麽多的饒恕。和許多人得著的一樣,神赦免了我「高過我頭的罪孽」(詩卅八:4),就是肉體和靈裏數不盡的邪惡。我曾違背神的話,限制祂在我生命裏的工作,對人沒有忍耐,自己有罪卻論斷別人,而主卻饒恕了這一切。
現在我的問題——其實也是每個基督徒的——是:「我有沒有包容我的弟兄?我有沒有接受他們的不同?如果我不肯去愛和饒恕他們,既使我被寬恕,耶穌仍會稱我「惡奴才」。
不要誤解,這不是說我們容許妥協。保羅一向勇敢地傳講恩典,但他也教導提摩太:「並用百般的忍耐,各樣的教訓,責備人、警戒人、勸勉人。」(提後四:2)我們要成爲純正道理的勇敢捍衛者。
然而,我們不是要用道理在彼此之間築牆,那是法利賽人的罪。律法告訴他們:「將安息日守爲聖潔」。但對於法利賽人的血氣,這誡命還不夠。他們加上自己的安全措施,增加許許多多規則,以確保安息日身體的運動量達到最少。律法也說:「不可妄稱神的名」。但法利賽人築了更多的牆,說道:「我們連提都不提神的名,就不會妄稱它了。」在一些猶太教派中,這些牆仍然聳立,但卻是人爲的,並非出於神。所以,這是捆綁。
今天主告訴我們:「你們要聖潔;因爲我是聖潔的。」(彼前一:16)但人拿了誡命用以築牆,他們頒佈著裝規則、行爲規則和活動規則,是些連他們自己都達不到的標準。這些圍牆築起無形的營壘,只有在裏面的人才算是聖潔。所有在其外的人是有罪的,要避開的。
我告訴你,這是最最壞的邪惡。耶穌的比喻已經講得很清楚。這種人掐著別人的喉嚨苛求:「要麽聽我的,否則就沒門兒。」但主的命令沒有一條是要建立鬩牆。
在耶穌的比喻裏,主如何回應僕人的忘恩負義?聖經說:「主人就大怒,把他交給掌刑的,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。」(太十八:34)希臘文翻譯成「被帶到最深處受折磨」,我禁不住想耶穌是在說地獄。
因此,這比喻告訴了我們什麽?基督怎樣對祂的門徒,就是祂最親近的同伴,總結衪的訊息呢? 「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,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。」(太十八:35)
我讀這比喻就不禁顫慄。它使我俯伏祈求基督給我愛的洗禮,好讓我可以用愛去對待同工。下面是我的禱告,我鼓勵你也這樣禱告:
「神啊,饒恕我,我很容易被人激怒,太多時候我應之以憤怒。然而,若不是禰的恩典和寬容,我真不曉得自己會如何。禰的愛何等奇妙!求禰幫助我完全明瞭並接納禰對我的愛。唯有如此,我才可以執行禰愛的命令,在禰的愛和憐憫裏,忍耐我的弟兄。阿門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