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親的迎接

David Wilkerson (1931-2011)

主述說有關浪子的比喻,作為傳達偉大真理的教材. 這比喻不僅有關一失喪人得蒙饒恕, 更是關乎迎接兒子的喜悅心.

你都知道這故事. 有一年輕人得了父親的一份產業, 且因生活放蕩, 而耗盡家財. 他至終破產, 身心喪弱. 祂在窮途末路決定回去見父親. 根據聖經: 「於是他起來,往他父親那裏去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擁抱著他,連連親他。」(15:20).

請注意, 沒有甚麼會攔阻這父親去饒恕這年輕人. 這年輕人不必做甚麼, 甚至不必認罪, 因為父親已為要與他和好而有所預備. 父親一看見兒子沿路回來, 便跑去擁抱他. 其實, 對於任何慈父, 饒恕絕非難題. 同樣, 我們的父神看見懺悔的孩子, 饒恕也絕非難題. 根據這比喻, 饒恕實在不成問題.

其實, 主闡明浪子僅僅得蒙赦免是不足的. 父親擁抱兒子不是要饒恕兒子, 且讓他我行我素. 不, 那父親渴望兒子得蒙復興. 祂希望孩子在他身邊, 與他相交.

雖然浪子得蒙赦免, 再次得寵, 他還是沒有在父親家裡安頓下來. 惟當如此, 父親才會心滿意足; 他兒子回到他自己身邊, 他的喜樂才會滿足. 這就是這比喻的中心思想.

父親視那回家的兒子為新人. 有關他的過去, 父親絕不舊事重提. 父親實在說: 「在我看來, 過去的你死了. 現在, 你這新人要與我同行. 這就是我對你的想法. 你不必活在罪咎之下. 不要老是提及你的過犯, 不配不堪. 這罪惡難題解決了. 現在, 你要坦然無懼的到我面前, 且有份於我的憐憫和恩典. 我喜悦你! 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