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dy

Simplified Chinese Devotionals

那得蒙接納的

Gary Wilkerson

約翰福音第8章記載有關一名被人發現犯姦淫的婦人.主接納了那受控告的人. 衪沒有棄絕那因行淫而性命有危險的, 反倒接納了她. 如今, 衪也是如此. 祂接受凡因犯罪而受排斥的人, 且對他們說: 「你是屬我的. 你正在蒙受父神的慈愛. 」

主對那犯姦淫的婦人的態度是非常要緊的. 為什麼呢? 因為她還是要活在她的社區中, 且因她所作的而面對現實. 你要明白, 凡在基督裡的都確實再也不被定罪, 但在現實生活中,犯罪所帶來的後果依然會存在. 你可以問那些曾經惡癮纏身, 經歷過康復事工的人. 他們都必須與親人, 朋友, 兒女和同事重修舊好. 至於犯姦淫的人, 她們也許會無意懷孕, 與配偶關係破裂, 與兒女疏遠, 在社區裡不受人信任; 這些事情都需要經年累月, 才能補救.

一條新的誡命

Carter Conlon

「小子們, 我還有不多的時候, 與你們同在; 後來你們要找我, 但我所去的地方, 你們不 能到; 這話我曾對猶太人説過, 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説.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 乃是叫你 們彼此相愛; 我怎樣愛你們, 你們也要怎樣相愛.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; 眾人因此就認 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.」(約13:33-35)

主上十字架不久前, 透過這段經文向門徒們説話. 那是個難以置信的情景: 主具體的代表 了 神對人類的大愛. 當時, 祂更吩咐門徒們要跟隨祂去深深的愛人, 特别是 神家裡的人 . 當然, 這誡命不僅是給當時的人說的; 如今, 主也同樣吩咐我們.

請注意, 主所指的那種愛心, 不僅是指彼此相愛. 主更是呼籲衪的教會要在深深的表達愛 心上, 超越人的能力, 好讓我們能確實見證 神. 以下是聖經對愛的定義: 「愛是恆久忍 耐, 又有恩慈; 愛是不嫉妒; 愛是不自誇; 不張狂; 不作害羞的事; 不求自己的益處; 不 輕易發怒; 不計算人的惡; 不喜歡不義; 只喜歡真理; 凡事包容; 凡事相信; 凡事盼望; 凡事忍耐. 愛是永不止息.」(林前13:4-8)

為著親友們禱告

David Wilkerson

不久前, 有個年輕人在時代廣場教會的禱告會裡來到前面,顫抖哀哭. 他告訴我他是從華盛頓州來的, 且早些時候偶爾走進我們的聚會裡. 他曾經離開去參加一個音樂會, 但後來, 又回到教會來. 當時, 他希望禱告, 我便問他説: 「你的父母信主嗎? 」他回答説: 「先生, 是的. 他們不斷為我禱告. 」

請問: 這年輕人走進本教會是「偶然」的嗎? 一點都不是! 他親身遇見了主. 沒有人催逼或請求他; 毫無疑問, 他是主領進來的. 而且, 我深信這是因為他的父母關心他, 為他禱告.

馬可福音7:31-37記載有關一名聾子被帶到主的面前. 主領他離開了人群「望天歎息, 對他說: 「以法大. 」就是開了吧. 他的耳朵就開了, 舌結也解了, 說話也清楚了. 」(可7:34-35)

主為這人私下行了個神蹟. 衪對他説話, 好證實他能夠聽見. 請想像! 這聾子首先聽見的就是主的聲音! 哦, 當他的舌頭被解開後, 他一定喋喋不休. 他口中發出了他多年來所壓抑的感受, 因為他能表達他心中的吶喊了.

一點麵酵

David Wilkerson

保羅問加拉太的教會說: 「你們向來跑得好; 有誰攔阻你們, 叫你們不順從真理呢? 這樣的勸導, 不是出於那召你們的. 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. 」(加5:7-9)

保羅在這裡是指一種心態, 一種信念, 或神學上的論點. 他實在問道: 「你們在全然領受主的恩典上有何阻礙呢? 你們曾經做得好. 我知道你們恒常禱告, 慇懃行善, 可是有些事情是不對的. 我再也看不見你們長進了. 你們反倒退步倚靠你們自己的血氣. 我沒有像從前一般, 感受到你們主裡的香氣. 你們的確據, 清晰的思想和異象一概不翼而飛了. 你們受攔阻了.

究竟甚麼令你們落到這種光景呢? 無論如何, 讓我告訴你們, 是神. 其實, 我感到你們裡面有酵, 即某種妥協的心態. 你們堅持某些事情, 以致受困擾了. 因此, 主和你們起了爭議. 請告訴我, 為甚麼呢? 」

如今,我認識許多曾經被神大大使用的信徒. 他們都是專心致志, 恒常禱告, 篤信不疑的聖徒. 可是, 他們不知怎麼樣的受了攔阻, 以致無法領受主豐盛的恩典.

聖潔的確據

David Wilkerson

保羅滿心確據, 對羅馬的教會說: 「我也曉得去的時候, 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.」(羅15:29) 他因與主同行, 而存著聖潔的確據. 他宣告說: 「我因此自己勉勵, 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.」(徒24:16)

保羅實在説: 「我的一生在主面前有如打開的書卷. 我心中沒有隱藏罪惡, 衪和我沒有爭議. 衪賜給我源源不絕的啟示, 以致當我向你們証道時, 你們聽不見人的話語. 我所傳揚的道既不死板, 也沒有充滿高言大智的道理. 你們所聽見的都是神對你們的心聲. 」

你們要明白, 主豐盛的恩典不大關乎物質. 當然, 我們必須看 健康和世上種種的資源為神恩手所賜的. 然而, 保羅在此論到更大的恩典. 根據希臘文, 他所用的「恩典」是指「神的稱讚」.

總之, 基督的恩典是指在生活上討主喜悦. 就是從聖靈得知, 神看著你的一生, 便説: 「我喜悦你, 我的兒子, 我的女兒. 我們之間的相交和關係毫無隔閡. 」

希伯來書的作者這樣歸納主豐盛的恩惠: 「但願賜平安的神, 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, 從死裡復活的神, 在各樣善事上, 成全你們, 叫你們遵行祂的旨意, 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祂所喜悦的事; 願榮耀歸給衪, 直到永永遠遠.」(來13:20-21)

被神豐盛的恩典所充滿

David Wilkerson

「我也曉得去的時候, 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.」(羅15:29) 保羅寫了這些話語給羅馬的信徒. 他實在對他們説: 「毫無疑問, 我和你們的見面將會是充滿著神豐盛的恩典. 」

使徒這裡的話語暗示了每個信徒必須知道的一些事情. 也就是說, 主所賜的恩典是有各種份量的. 有些信徒會全然領受恩典; 這就是那目標. 神要我們大家都全然領受主的恩典. 然而, 有些信徒卻僅僅會領受一小量的恩典.

保羅透過給以弗所信徒的書信敦促每個人都要充份追求這恩典. 他說: 「我們各人蒙恩, 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…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, 認識神的兒子, 得以長大成人, 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…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, 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, 充滿了你們.」(弗4:7, 13, 3:19)

請注意這些經文裡的詞句「一切所充滿的」. 根據希臘文, 保羅這裡是指「完成艱巨的任務, 得以充份的得蒙充滿. 」那就是神給我們的任務: 在生活上追求主豐盛的恩典.

旁觀者

Gary Wilkerson

我們身為神家裡的人, 都會聚集在教會裡, 敬拜, 歌唱, 聽道和奉獻. 可是, 我們若不小心, 就會在主內的生活上變成旁觀者. 往往, 我們看見人家犯罪, 不但沒有幫助他們脫離罪惡, 反倒私下希望他們會束手就擒. 他們這樣子, 我們就會感到自己理由十足, 心中想: 「我早就知道. 那人總是有點不對勁. 」

我們為甚麼會這樣子呢? 也許是因為我自己有罪咎感. 我們在生活上都有一些可被人丟石頭的地方. 其實, 那些法利賽人(參看約8:3-11)大可以從群眾中拉任何人出來, 給他們丢石頭. 現在, 人們會透過社交媒體 而批評別人.

主的道路卻不一樣. 「耶穌就直起腰來, 對她説: 「婦人, 那些人在那裡呢? 沒有人定你的罪麼? 」她説: 「主啊, 沒有. 」耶穌說: 「我也不定你的罪; 去吧; 從此不要再犯罪了. 」(約8:10-11)

無聲的吶喊

David Wilkerson

我們從馬可福音第7章讀到主醫治那聾子之前, 「望天歎息」(可7:34). 這裡的歎息是指人可聽見的唉哼. 可見, 主露出了痛苦的表情, 發出了源自內心的唉哼. 當然, 那人無法聽見, 因為他是耳聾的; 然而, 這唉哼是關乎甚麼呢?

我讀過許多有關這情景的解經書. 然而, 它們都沒有論到我認為聖靈給我們的話語. 我深信主當時仰望上天, 與父神相交. 衪為著兩件事情, 而心中静静的哀哭. 第一, 祂看見了這人的光景. 第二, 祂因看見如今許多人, 尤其是年輕人的心結而哀哭.

關於當時和如今, 主有何看見呢? 祂從這聾子和如今許許多多人的心中聽見甚麼呢? 衪聽見了無聲的吶喊. 衪聽見了壓抑在心中, 難以表達的呼喊. 當時, 主親自發出了無聲的唉啍, 代表了那些無法呼喊的人.

請試想, 這聾子何常因沒有人明白他, 而在晚上哭著入睡. 連他的父母也無法明白他的話語. 他何常極力解釋他自己的感受; 可是, 他只能發出既痛苦, 又令人尷尬的聲音. 他一定心中想: 「巴不得我能說一次話, 我就可以把我靈裡的感受告訴人. 我會呼叫, 說: 「我既不是個傻瓜. 也不是受咒詛. 我更不是逃避神. 我只不過是感到困惑而已. 我有問題, 但沒有人能聽見. 」」

手語

David Wilkerson

有人帶那聾子來見主時, 主首先做了甚麼? 「耶穌領他離眾人, 到一邊去.」(可7:33) 主立刻知道這聾子要什麼. 他渴望親自得蒙觸摸, 即希望有他自己的經歷. 他無法以「他人」的經歷為滿足; 對他來說, 那經歷必須是真實的. 他希望主能開通他的耳朵, 解開他的舌頭. 而且, 這必須是他們倆人之間的事.

若你服事神多年了, 請問: 你不能回顧你自己曾經超自然的遇見主嗎? 衪摸著了你, 這是你知道的. 你沒有從其他人得著這經歷; 這並不是人家灌輸的, 因為你沒有聽過有人傳講這件事; 你親身經歷過主. 因此, 你對你與祂之間的關係滿有確據.

主知道那聾子需要這種相會的經歷, 所以衪用他的語言, 即手語對他說話. 「 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, 吐唾沫抹他的舌頭.」(7:33)

你能想像那聾子有何感想嗎? 他一定心中想: 「祂既沒有懷疑我, 也沒有指責我. 衪精確的知道我的處境. 祂曉得我沒有棄絕衪. 衪知道我想聽見祂的聲音, 且直接對祂說話. 祂知道我存心讚美衪. 但是, 除非我神奇的被衪摸著, 否則, 我無法這樣做. 衪必須知道這是我的心願. 」

他惟一的希望

David Wilkerson

那耳聾舌結的人得醫治惟一的希望就是來見耶穌(可7:31-35). 他必須親身與祂相會.

請注意, 這人並不像保羅以下所形容的: 「耳朵發癢…並且掩耳不聽真道.」(提後4:3-4) 這人也不是「昏迷的心…耳朵不能聽見.」(羅11:8) 他也不是使徒行傳28:27以下所形容的: 「耳朵發沉, 眼睛閉著; 恐怕眼睛看見, 耳朵聽見…」他更不像司提反被人丟石頭時那些在場的人; 他們「摀著耳朵.」(徒7:57)

其實, 這人希望聽見. 他切切的希望得蒙醫治. 然而, 我們讀到: 「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」(可7:32) 這人並沒有自己去見主; 他必須被人帶到祂那裡. 他顯然知道耶穌是誰, 以及祂能醫治. 而且, 這人曉得如何透過手語或寫字來表達他自己; 他也能自己出入. 然而, 他從未主動去見主; 「他們」必須帶他.

究竟這節經文裡的「他們」是誰呢? 我只能猜測他們是這人的親人或摯友; 他們關心他, 便帶他去見主. 我相信這情景多多說及現今年輕人的景況. 他們不會主動去找主. 他們的父母, 朋友, 和教會家庭必須帶領他們. 我們像聾子的父母一樣, 也必須把兒女和親友帶到主跟前. 怎麼樣呢? 透過每天存著信心的禱告.